朝鲜战争爆发后不久,麦克阿瑟率领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随后越过三八线,大举北进,一度打到了鸭绿江边。为了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老总的带领下入朝作战,在武器装备和后勤保障远不如敌人的情况下,硬着凭着顽强的战斗意志将美军从鸭绿江边赶回到了三八线以南地区,并最终迫使美军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比如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比如在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再比如舍己救人的罗盛教。当然这样的英雄人物还有很多,正是因为他们的拼搏和牺牲,我们才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罗盛教的故事。罗盛教是湖南新化人,出生于1931年,18岁时参加解放军,跟随部队在湘西剿匪。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跟随部队入朝作战,担任141师直属侦察连文书。
展开剩余73%1952年1月2日,朝鲜少年崔莹和几个小伙伴来到栎沼河上滑冰,在相互追逐的过程中,崔莹不慎摔倒并压破了身下的冰层,一下子掉入了将近3米深的冰窟窿当中。与崔莹一同打闹的三个朝鲜少年一时手足无措,急得大哭起来。哭声惊动了正在附近练习投弹的罗盛教,他立刻朝这边飞奔过来,虽然听不懂朝鲜语,但当他看到三个朝鲜少年的手势和破裂的冰面时,明白了一切。
朝鲜的冬天格外寒冷,当时的气温达到了零下20多度,但罗盛教没有片刻犹豫,他脱下棉衣,纵深跳进了冰冷彻骨的河水中,潜入水下寻找崔莹。在刺骨的冰水中,罗盛教一连两次沉入水底,摸到崔莹,几次用力把他托出水面,但冰洞四周的冰层太薄,承受不住崔莹的体重,他又落入了水中。此时罗盛教已经冻得浑身打颤,体力也即将耗尽。但他仍以惊人的毅力再次潜入水中,拼尽最后的气力,用头和肩膀将崔莹顶了出水面。
此时,闻声赶来的侦察连理发员宋志云拖过来一根木质电线杆,崔莹抱住电线杆被拉上了岸。但当宋志云返身准备再救罗盛教时,发现精疲力竭的罗盛教已经被水流冲入了厚厚的冰层之下,中国人民的好儿子罗盛教,为了挽救一个素不相识的朝鲜少年,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牺牲时年仅21岁。事后,崔莹所在村庄的百姓一起来到了141师,为罗盛教请功。
一个名叫元善女的大娘,主动献出了自己的墓地。老人说:“这块墓地原本是给我自己准备的,现在我要让给罗同志,罗同志与我的儿子没有什么区别。”还有一位胡须花白的朝鲜老大爷流着泪对叶健民师长说:“罗同志是为救我们的孩子牺牲的,请志愿军把他的遗体交给我们,我们要按照朝鲜最隆重的葬礼安葬他!”最终罗盛教被安葬在了佛体洞山。
志愿军总部追授罗盛教特等功,并授予他“一级爱民模范”荣誉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罗盛教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为了纪念罗盛教,其献身的栎沼河改名为“罗盛教河”,崔莹的家乡石田里改名为“罗盛教村”,安葬他的佛体洞山改名为“罗盛教山”,在山上建立了罗盛教纪念亭和罗盛教纪念碑,碑上镌刻着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的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1954年6月1日,崔莹跟随朝鲜代表团来到了罗盛教的家乡新化县,亲自向罗盛教的父亲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当晚崔莹和罗爸爸同床共眠。第二天临别时,鲜代表团和崔莹将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礼品送给了罗爸爸和罗妈妈,罗妈妈也将自己精心准备的礼品送给了崔莹。崔莹长大后参军入伍,很快就当上了朝鲜人民军的排长,据说现在已经是一名高级指挥官了。
发布于:天津市